記憶中,兒子還是6歲時的模樣,如今,已是眼前這個近40歲的中年。當聽到兒子喊出一聲遲到33年的“媽”,李阿姨再也忍不住熱淚盈眶,放聲大哭起來。
9月28日,在眉山市公安局和邯鄲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彭山區公安分局與武安市公安局,在彭山區謝家鎮石山村村委會,為李阿姨舉行了一場相距1500公里的認親儀式,母子兩人相擁痛哭,在場人員無不感動抹淚。
6歲兒子放學失蹤 母親尋親33年
1988年5月13日,彭山區謝家鎮,6歲的文某在放學途中失蹤。
“娃娃每天中午放學都要回來,那天別的孩子下午都去上學了,但我的娃娃一直沒有蹤跡?!崩畎⒁袒叵肫甬斈?,歷歷在目。當時,她放下田里的農活便開始去找尋,去鄰居家、去街上、去學校,一天過去了,沒有任何信息,兩天過去了也沒有任何線索。親戚幫忙奔赴彭山四處尋找,但仍然毫無頭緒。作為一名單親母親,李阿姨感覺天都塌了。
自兒子失蹤以后,李阿姨心口常常揪著疼。一到放學,就倚門張望,盼望著孩子蹦著跳著背著書包進屋;到飯點,會在餐桌上多放一副碗筷,等著孩子突然出現??墒?,一年、兩年、三年……始終沒有孩子的消息。
“兒子很小的時候,他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如果沒有在有生之年找到他,那將是我一輩子的遺憾……”李阿姨邊抹淚,邊講述尋子的艱辛。
1500公里往返奔波 異城輾轉找尋結果
2021年,公安部組織開展破積案、查找失蹤被拐人員的“團圓”行動,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區分局依托全國公安機關大數據平臺,完善失蹤被拐兒童信息、廣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員信息、及時組織技術比對核查。
2021年5月,彭山公安獲取到河北省武安市張某的DNA信息,與眉山彭山區李某疑似有親緣關系的信息后,立即安排民警一組多次前往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開展調查工作,一組對當年失蹤的文某親屬進行逐一走訪調查。
“文某失蹤前,他父親已經不在人世,母親已經搬離老屋。為了能找到他的家人,我們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迸砩焦裁窬瘡堣幢硎?。期間,民警在謝家街道和彭山城區多地走訪、調查詢問,最終獲悉了李某居住地址,找到了文某母親李阿姨及伯父。
33年來,這個家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家人早已分散居住,有關文某兒時的物品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老屋殘骸。
民警先后找到李阿姨及伯父后,為了讓信息更加精準化,再次采集了他們的信息入庫比對。而來到河北武安市的彭山公安民警,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找到了已經成家立業的張某。
33年后再聽家鄉話 DNA證實血緣關系
在武安市,當民警出現在已經養育了三個子女的張某面前時,一開口的四川話,喚醒了張某沉睡多年的記憶。
張某表示,對于自己的身世,記憶中僅有“彭山”字眼,從小是爺爺奶奶帶著,與爺爺奶奶感情頗深,自己家門口有一條河。
根據張某零碎記憶的描述,民警也有了初步的結論:張某能聽懂四川話,記憶中有彭山,而所說家門口的那條河應該是李阿姨老屋門前的河。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就在眼前。但是沒有鐵定證據也不敢下結論,民警立馬對張某開展了信息采集,并再次與李阿姨和直系親屬的信息進行比對。
通過再一次的技術比對鑒定,張某的DNA數據信息顯示與李阿姨有親緣關系,也就是說,張某是33年前,在彭山失蹤的文某。
生恩養恩都是恩 認親儀式感人至極
據文某介紹,一直以來,他對自己的身世只有模糊的記憶,關于家鄉的印象少之又少,加之養父母一直視自己為己出,以至于多年以來雖有尋親的想法但未付出行動。直到彭山公安的來訪,讓他知道,原來生母一直未曾放棄。
跨越千里的生養之恩,如何能做到平衡,是困在張某心里的一塊石頭。經過兩地警方不懈努力,最終在彭山為文某舉行了“團圓”認親儀式。
“是媽對不起你,是媽把你弄丟了,你讓我可好找啊,我的兒啊,謝謝你終于回來了……”認親現場,李阿姨幾近撲倒在兒子跟前。早已哭成淚人的母子,相互表達著積蓄了30多年的思念和牽掛。
“對不起,媽,我回來了……”文某擦干母親眼角的淚水,撫摸著母親的發梢。
認親結束后,文某再次回到離開33年的老屋,這里曾經記錄著文某6年的歲月,一切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是那么陌生。一大家人圍著文某詢問近況,周邊的市民激動地為這次團聚鼓掌,兒時的玩伴不時地向其講述幼時的趣事,都在努力的嘗試彌補這33年之間缺失的親情、友情、鄉情。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看看四川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