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攝影 柴楓桔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2017年發生地震后,九寨溝便進入了一段歷時較長的修復期,在2019年時曾短暫開放,后又因自然原因閉園維護,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9月28日,九寨溝宣布全域開放,補了個“全妝”歸來。
4年等待的背后,還有多方的努力和堅持。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員孫庚和其團隊,參與守護著九寨溝獨有的色彩。
總結起來,孫庚及團隊主要負責修復的,是九寨溝的“綠”和“藍”?!熬G”,即為震后山體裸露的巖壁增綠,“藍”,則是讓九寨溝藍色依舊。
就地取材順應自然規律
以“自然為主,人工為輔”的修復原則
幾年來,九寨溝的修復工作一直遵循著“自然為主,人工為輔”的原則。孫庚強調,所謂“自然為主”,并不能完全以字面意思簡單來理解。
“自然的演進當然不需要過多人力的干涉,但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九寨溝而言,因其自身獨特性和稀缺性,修復中一定人工的干預是必要的。同時,震后產生了很多地質災害隱患,會對游客構成威脅,必須要通過人為干預降低災害帶來的風險?!?/p>
從更為專業的角度來講,孫庚表示,像火花海景觀,如果沒有人工干預去修復,會因為水文力學的原因,形成多米諾骨牌式的毀壞?!耙粋€接一個,影響到周邊的海子?!?/p>
那如何做好“自然恢復”?自然恢復,就要順應自然。孫庚表示,首先團隊在修復過程中所使用到的一切材料都是選用的自然的、當地的物種。
“比如,我們利用都是利用當地的鄉土物種,喬灌木、苔蘚等?!睂O庚介紹,地震后景區形成了大面積的裸巖邊坡,位置較高,倘若要對裸露部分進行喬灌木或者草種的種植,并不符合自然規律。經過討論后,團隊最終決定移栽苔蘚到裸巖上?!耙驗樘μ\既是植物群落原生演進的開始,也有融巖成土的作用,且在景觀上并不突兀,能融入綠色的自然環境?!?/p>
用于修復的苔蘚也是就地取材,且能夠適合在裸巖上生長的。為了獲得大量的苔蘚“材料”,團隊還運用了快速繁殖技術,并特別研發了一種新的、純植物源的栽培基質?!捌鋵嵱幸话愕幕瘜W膠可以將苔蘚‘粘’在裸巖上。但化學基質有毒性,苔蘚在上面沒法生長,我們研制的栽培基質可以為苔蘚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具有非常強的保水保肥能力,而且可以將苔蘚牢牢地粘在裸巖上?!?/p>
苔蘚栽種后,后續還需繼續監測。孫庚解釋,因為苔蘚適合陰濕環境,如果放到陽光直射的環境,是否長期保持綠色的狀態,特別是否能夠經受一個冬季的考驗,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效果評估。
據悉,去年年底前,該苔蘚種植修復項目已經通過了兩次專家的評審預驗收,效果良好。孫庚表示,除了九寨溝,未來在一些礦山,或者工程創面的修復中,這樣的技術模式也可以進行復制?!拔覀兙褪且龊檬痉?,在不斷的試驗后,能夠進行下一步推廣?!?/p>
首次將湖泊顏色進行“定量化”
為“九寨藍”的修復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對于大多游客而言,九寨溝以“水景見長”,那一汪藍色的湖水最是讓人流連忘返。在震后修復工作中,湖泊景觀的修復和保持也是孫庚團隊的工作重點之一。
“但能直接在水中完成的工作十分有限,主要的修復途經是通過岸上的植被修復,來恢復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維持湖泊的水文循環?!睂O庚表示,地震導致岸上樹林毀壞,水源涵養能力下降很多?!熬耪瘻系乃氢}化景觀,水里鈣化過程必須要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來源于岸上的潛流,同時潛流里必須要保持二氧化碳濃度,維持鈣化沉積,所以維持岸上的水源涵養能力很重要?!?/p>
此外,還需要維持正常的水環境?!耙尦刈永锏乃S持一個貧營養的狀態,養分太高不利于鈣華沉積?!币虼?,孫庚表示,修復中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加強水文和水環境的監測。
水色作為湖泊景觀重要呈現部分,自然也是修復和保護的工作重點。影響湖泊的水色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濁度,水中總氮總磷等養分含量。
“在降雨過后,泥漿入水會使得湖泊的濁度上升,外圍一些有機質的加入可能帶來總氮總磷的變化。甚至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向水中投入垃圾都可能會通過影響湖泊生態系統間接地對水色造成影響?!睂O庚表示,這些方面都是可以依靠人為的管理與監測來進行干預與保護,使得水色維持在一個正常水平。
為了讓湖泊保持藍色,而且是“好看的藍色,不深不淺”,孫庚及團隊還通過高光譜設備,并結合室內水化學分析方法,首次將九寨溝喀斯特湖泊顏色進行定量化?!捌鋵嵕褪堑玫揭粋€決定水色的參數模型。為了完善該模型,我們幾乎采集了每個重要湖泊的相關數據,并對照高原上一些湖泊的數據,對比研究水色為何不一致。從而找到影響機制,湖泊的顏色受到了哪些生態因素的影響,相關的程度是多少?!?/p>
孫庚介紹,影響水色的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鈣化沉積的微顆粒,形成的光散效應?!澳阒览忡R,一旦有了光照射后,反射和折射出的最多的就是藍色。那些微顆粒在水中,就相當于無數個棱鏡?!蓖瑫r,他指出,能夠折射出藍色的顆粒都是保持在一定粒級以內,如果隨便扔進一把沙土,那只能影響湖泊的純凈度,使其變濁。另外,顯色的有機物質含量也是影響水色的因素之一。
孫庚團隊不僅揭示出九寨溝藍色喀斯特湖泊顏色維持的生態因子,建立了湖泊水質和顏色的回歸方程,也為修復和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和指導?!捌鸫a在具體實際工作中,明確方向?!?/p>
引入國際評估和監測體系
使九寨溝的湖泊水色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近年來,隨著“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的建設與合作項目推進,中克雙方在科研方面進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尤其在喀斯特鈣華景觀生態保育領域,克羅地亞研究經驗豐富,位居世界前列。
孫庚介紹,此次在湖泊藍色決定機制的研究上,克羅地亞方面也給出了指導意見?!案鼮橹匾氖?,我們在一些技術和理念方面,收益良多?!彼硎?,在國內,多用國家一類水的標準去衡量九寨溝水質?!暗鋵嵕耪瘻系乃h境比較特別,如果用一類水標準去監測,沒法反映鈣華景觀的維持機制和過程,評估并不準確?!?/p>
因此,在與克方合作中,中方也引進了克方在鈣華景觀水質評價模型與監測指標體系,來對九寨溝的水質進行評測,且評測結果良好。
“有了這樣一個更加科學的指標體系作為參照,不管是震后修復還是日常監管中,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維持九寨溝的鈣華湖泊景觀,使得九寨溝的湖泊水色和生態系統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睂O庚表示。
此外,孫庚介紹,克方對湖泊藻類生物多樣性研究水平較高,擁有數名國際藻類命名委員會成員,而中方的研究領域相對集中于陸地生物。因此在合作中,中方在藻類研究方面收獲不少。甚至在旅游營銷上,克方也有著不少的相關經驗可供學習。
新聞多一點》
中-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九寨溝科研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2021年9月26日,在2021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舉行和九寨溝全面恢復開放之際,召開了“世界自然遺產地韌性能力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在會上,依托“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九寨溝世界遺產管理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理學院、克羅地亞普利特維采湖國家公園的代表共同簽訂了《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合作諒解備忘錄》。
同時,阿壩州人民政府州長羅振華與克羅地亞駐華大使Dario Mihelin一起為“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籌)九寨溝科研基地正式揭牌。
會議采取線下與線上協同、網絡直播同步進行,20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參會嘉賓和線上觀眾一同見證了簽約和揭牌儀式。
“中國-克羅地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薩格勒布大學牽頭共建,2019年被科技部批準為首批國家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是四川省第一個、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看看四川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