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第五屆中歐國際文學節第十四場活動如期舉行。盧森堡作家讓·波爾坦特與中國作家魯敏以“游牧作家:語言、經驗與啟示”為主題展開對話,焦靜姝擔任本次活動主持。
嘉賓介紹
讓·波爾坦特(Jean Portante)
盧森堡著名作家、翻譯家,有40 余部著作,其作品被翻譯成了 20 多種語言。獲得過法國馬拉美詩歌獎、歐洲彼特拉克文學獎、魯特伯夫文學獎、阿蘭·博斯奎特文學獎等。
魯敏
現已出版《奔月》《六人晚餐》、《伴宴》《紙醉》《時間望著我》等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馮牧文學獎、人民文學獎、郁達夫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在成為作家之前,魯敏曾做過記者。她跟著一位采訪對象坐夜班火車從南京到北京,在車上,她產生了一種幻覺:“似乎我們整個巨大的地球突然變成了像拳頭這么大,鐵軌變成了拳頭上的一個非常小的細線?!痹阼F道上面的人,像小小的螞蟻,正爬過巨大的地球。
那個畫面在魯敏心里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她開始覺得,在正常的職業之外,好像充滿了許多容易幻想的特點。她會從許多社會的表象發現更深入的點,去思考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等等。逐漸地,她發現目前的職業也許對自己沒有太大吸引力了。她想要了解更多陌生人的命運。她感覺自己應該停下10多年的工作,應該去寫作。
讓·波爾坦特從“家”與語言的角度切入,講述自己成為作家的過程。他坦言,自己直到33歲才進入文學界,算是比較晚成。在成為作家之前,他認為“自己心中是有一段醞釀的過程”。 讓·波爾坦特的原生家庭是意大利裔,后來全家遷到了盧森堡,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有一段時間在兩個國家之間往返。后來又遷回了盧森堡,從此擁有了兩個家,兩棟房子:“我在一個家的時候,我就很想在另一個家,然后回到另一個家,又想到另外一個家?!?/p>
之所以在33歲才開始寫作,他認為與之前在兩個國家的遷徙密不可分。他的母語是意大利語,在盧森堡的十年左右時間內,他逐漸學習了德語,法語和盧森堡語。在進入真正的文學寫作之前,他認為自己沒有一種真正屬于自己的語言,而且沒有在學校里學習過如何寫作。
讓·波爾坦特曾是老師。有一天,他沒有改作業而選擇了寫詩,寫了一整天。第二天就打電話給學校,稱自己病了。到第三天時,他忽然感覺到,自己真正想做的職業并不是老師,而是作家。1983年5月,讓·波爾坦特辭去了教師的職業,因為他認為作家也是一個“全職工作”,必須放棄其中一個。
讓·波爾坦特用鯨魚比喻寫作的語言,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就曾提到鯨魚。眾所周知,鯨魚是一種在海洋里的哺乳動物,同時也是一種陸生動物。鯨魚從陸地移居到海洋,也是一種遷徙。他認為,某種程度上,自己也像遷徙的鯨魚,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到達海洋之后,還需要去適應環境,器官會為之做出改變。
魯敏補充,語言中的比喻與特定時代有很大關系。比如她們那個年代的寫作者,就經常用郵票等物件作為喻體。她自己寫作常提到一個物品叫“蒼耳”,一種她們小時候常見的植物,而現在的年輕人就不大可能接觸到類似記憶?!氨扔鞲幕?、年代、你的年紀、你所處的國家、生活習慣都有很大的關系?!?/p>
又比如,形容一個人多愁善感,她會想到林黛玉,某個人野心勃勃,則會想到曹操,但歐洲或美國讀者就通常需要注釋才能明白這種典故。
讓·波爾坦特贊同中西方文化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同一種比喻也有著不同理解。比如在日耳曼語系里,月亮是一個“陽性”的詞,但在拉丁語系里,月亮就是陰性的。結合今天的討論主題“游牧”,讓·波爾坦特強調,人類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一種游牧的狀態。他認為,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很多時候,在內心當中,仍然會有一種游牧的氣質。
70年代出生的魯敏回憶,在她十幾歲時,覺得身邊每一條道路、空氣中的每一點都在吼叫著幾個大字:到城市去?!澳莻€時候我們好像有一種浪潮,小地方的人要到中等地方的人去,中等地方要到大地方去?!睂嶋H上,從鄉村到都市,是中國自七八十年代直到今天的一個重要時代特征。魯敏認為,這種這一代代人的地理空間遷徙,在她心底產生了強烈的情感的呼應,也慢慢成為一種“文學的財產”。
遷徙對魯敏個人來說是一種生命的地理位置的移動,但她認為,對于文學寫作來說,它恰好也是整個國家文學敘事的一個重點。而這兩者之間,更在個體、時代和國家之間,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合適的節奏,因此,對魯敏而言,遷徙非常具有文學上的價值和意義。
在讀者提問環節,有讀者問到,法語的口語與書面語言相差非常大,但漢語似乎沒有這么巨大的差別,兩位作者要如何區分自己寫作的語言?魯敏首先認為,寫作者通常會希望追求自己的風格,對魯敏自己而言,她會盡量區分于口語,同時要區分于別的寫作者的風格,從而尋找自己的語言風格。
還有人提到,現在的一代青年不停使用網絡,網絡流行語也對現在的語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讓·波爾坦特認為,網絡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它能反映出社會中的不少現象及趨勢,包括說話、寫作的方式。在作家寫作中,語言的語義也許會更高一些,會更加具有文學性。但如果是其他一些職業,比如工人、學生或秘書,他們說話、寫作方式與自身的身份、職業等密切相關,就可能完成這部分語言的寫作。
(本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看看四川的觀點和立場)